琢瓷作鼎碧于水,削银为叶轻如纸。不文不武火力匀,闭阁下帘风不起。
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《烧香》诗中的开头两句。
古代文人留下了大量描绘焚香之举的诗文,为我们研究古代香道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。
【资料图】
《烧香》诗中,杨万里借平日焚香消闲之举表明对富贵和名利的态度。
在这首诗里,“琢瓷作鼎碧于水”的“鼎”就是南宋时期由龙泉窑烧制的仿青铜鼎、鬲等形制的香炉,“碧于水”就是形容龙泉瓷的青碧之色。
今天,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陆媛媛给大家讲一讲,现藏于无锡博物院的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鬲式炉。
视频:https://v.qq.com/x/page/y07820u51wt.html
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,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境内。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,南宋晚期是龙泉窑的极盛期,元代在烧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突破,明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,一直延续至清代,其烧瓷时间约有七八百年的历史。
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制瓷技术和瓷器质量有了明显提高,其烧制的器物造型上古朴典雅,还常仿造青铜器、玉器等造型,仿青铜器的有鬲、觚、觯、投壶等器,仿玉器的有琮。色泽莹润如玉,尤以粉青和梅子青的釉色最为出众,被誉为“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”。装饰方面运用浮雕、出筋和刻花、贴花等艺术手法。
现无锡博物院所藏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鬲式炉,口径14cm,腹径14.5cm,高11.8cm。
折沿,短颈,圆鼓腹;肩部一圈凸棱,腹部至足部凸起三条棱筋原系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,因凸起处釉层较薄,呈浅白色,俗称“出筋”;下承三乳足外撇。
通体施青釉,釉色光泽淡雅温润,宛如梅子初青,整体造型古拙雅致,具有稳重感。
鬲式炉,炉式之一,流行于宋至明。鬲式炉系仿照商周时期青铜鬲样式而作,是龙泉窑的上乘佳作。宋代有焚香和祭祀的习俗,不同质地、不同式样的香炉多有流传,而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鬲式炉因为造型与釉色之美极受后世珍视。南宋官窑烧制的瓷器,当时是专供皇室祭祀或陈设之用,而龙泉窑烧制的瓷器虽然不是专为供官,但其中精品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并不在官窑之下。
如今,这件收藏于无锡博物院的龙泉窑上乘佳作依然光彩夺目,成为南宋香道文化的符号之一,影响每一位观者,向世人还原来自800多年前焚香祭礼的崇敬,彰显祖先精湛技艺的匠心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起点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