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月二龙抬头,大家小户使耕牛。”2月2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“龙头节”,又叫春耕节。
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,对于农时的把握、耕种的重视,深深烙印在先民的信仰中。春天来了,又到了农人们在田间地头展(埋)现(头)技(苦)术(干)的时候!
一年一度的“春耕技能大赛”@了古人们。
(相关资料图)
假如他们来现代耕种,会看到哪些科技与“狠活儿”?
(一)斗“牛”大赛——智慧农机
“哞哞哞……”
唐人韩滉带来了号称古代最好的五头牛,被老乡们围观了。他得意地说:“我的牛,目光炯炯,骨骼清奇,又温顺又倔强,耕地能手非它们莫属。”
韩滉问围观的现代农人:“你们最好的牛在哪儿?”
一个农人说:“我们现在地上用‘铁牛’旋耕、插秧,天上用‘飞牛’喷施叶面肥和农药。”
另一个农人补充道,现代都用智慧农机啦,全面机械化、智能避障、远程遥控、无人驾驶……能全方位支撑耕、种、管、收。
“拉出来练练?”
“好嘞!”
“真牛啊……”五头牛看着不知疲倦的“铁牛”和“飞牛”,心里五味杂陈……
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,不再止步于成为种田能手,更多农民正在努力成为装备运用高手。
农机信息化、智能化已成为中国农业一大发展趋势。到2025年,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0%以上。
(二)种豆妙法——精准种植
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……”
刚在南山下理净荒草,魏晋诗人陶渊明就穿越到了现代的南山。
南山下,一个个育苗棚里,一排排苗盘整齐摆放在育苗床上,水雾喷洒在上面,绿意盎然。
“欢迎来到智慧大棚!”现代人说,智能硬件、物联网、大数据帮助智慧大棚构建了全程智能化的高效监测控制体系,保证了作物的高产、优质、绿色、安全。
“以前我种苗,日日辛苦,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我也想要个‘聪明’大棚。”陶渊明说。
现代人说:“有点难度。首先,你得有电……”
近年来,中国推广精准种植,利用物联网及5G技术实现产量优化和资源保存,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确保收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(三)水稻传奇——科学育种
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想到农民们年年辛劳还吃不饱饭,唐代诗人李绅泪洒农田。
“大哥别哭了。”一位现代人送来了“明星种子大礼包”。
不负种子不负地。能在盐碱地实现高产的水稻、适宜在热带和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大豆、快速生长的小麦……近年来,适应特殊种植环境、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品种在中国层出不穷。
以杂交水稻为例,既帮助中国实现粮食自给奇迹,也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中国已在近70个国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,为80多个国家培训超过1.4万名专业人才,显著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。
假如古人到现代学耕种,他们将了解大大小小的科技与“狠活儿”。正是这些发展与进步,让务农的人们少些辛苦、多些收获,也让农业强国的建设行稳致远。
监制:卫铁民、刘畅
记者:谈昦玄、张玉洁
编辑:陆烨
新华社对外部出品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起点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